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栏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数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收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投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征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刊[05/19]
杨嗣昌是何人?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?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,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李晨 。 杨嗣昌是崇祯朝的重臣,崇祯帝曾每每感叹称““用卿恨晚!”,正是由于崇祯帝过于信赖杨嗣昌,以
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,传播历史知识
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李晨。
杨嗣昌是崇祯朝的重臣,崇祯帝曾每每感叹称““用卿恨晚!”,正是由于崇祯帝过于信赖杨嗣昌,以至于杨嗣昌去世后,崇祯帝环顾朝内似乎无人能替他分担朝政“自杨嗣昌殁,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。''
杨嗣昌,字文弱,又字子微,自号肥翁、肥居士。生于1588年,卒于1641年。为晚明重臣杨鹤之子,曾与其父同朝为官,1610年高中进士,1637年,由于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,出任兵部尚书一职,杨嗣昌并非典型的武将,而是文人出身,除了其显赫的家世背景之外,他还是一名诗人,著有《杨嗣昌集》。面对内忧外患、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,杨嗣昌提出了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”,可以说他是中国“攘外必先安内”的践行者之一。
杨嗣昌虽然早在万历年间就已从政,但真正“伯乐识千里马”则是在崇祯帝一朝,偶然的一次机会,尚未登基为帝的崇祯皇帝读到杨嗣昌亲作的《地官集》,感叹杨嗣昌身上的才华,1628年,崇祯登基,杨嗣昌即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,此时,杨的父亲因诏安不成功获罪当诛,崇祯帝为安抚臣子,免除了杨嗣昌父亲的死罪。勉励杨嗣昌多多为国尽忠,此后杨嗣昌历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、兵部右侍郎兼宣大山西三镇总督,崇祯九年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。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,活跃于大明的中央高层中。
杨嗣昌一生有几个明显的标签
一、文人点兵,杨嗣昌的文人形象无疑是他最为明显的标签,他少年得志,鱼跃龙门。虽然曾经优游几年,但很快就被崇祯帝发现其才华,并得到重用。《野客青鞋记》、《乐饥园诗集》、《武陵竞渡略》等皆是他所做的诗集杂文。其文笔流畅,寄情山水,似有唐初豪放派诗人之遗风。
二、攘外安内,是杨嗣昌为沉珂痼疾的大明开出最后药方。在他看来东北边关是可以通过议和得到缓解的,真正的问题是流窜中原附近的农民起义军,为此他向崇祯皇帝提出了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”的计划,深得崇祯皇帝的赏识。但文人终究不谙兵法,世事变化之理,最终其宏大的“四正六隅、十面张网”也随着农民起义军队伍的不断壮大,而宣告破产了。
三、羞愧而亡,晚年的杨嗣昌虽身负重任,但似乎有些体力难支,疲于应付。面对着内忧外患,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,杨嗣昌再无办法可解。面对气势汹汹的农民起义军,1639年,再次被崇祯帝派出督师平寇,可这一次杨嗣昌再也没有回来。1641年,追击张献忠连连失利,加之洛阳、襄阳失守,杨嗣昌最终数日不进食,羞愧而亡。也有传闻说是自杀而死,这也正如有人评论到:在传统中国社会里,当这种个体利益与皇权忠君思想发生冲突时,个体的牺牲或许是对皇权忠君思想的最好践行。
杨嗣昌死后,崇祯帝追赠为太子太傅。
参考文献:
樊树志:崇祯:攘外与安内的两难选择.学术月刊.1996.
李超:杨嗣昌军事策略研究.华中师范大学.2012.
梁颂成:杨嗣昌的生平与创作.湖南科技学院学报.2005.
华 兴 春 秋
小编 :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施祺 王雪慧
文章来源: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kjxyxb.cn/zonghexinwen/2020/0718/396.html
上一篇:分析中国商务英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
下一篇:强化行政执法外部监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