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栏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数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收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投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征[05/19]
- · 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刊[05/19]
国学本科生的论文写作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人生真是有趣的很,居然快到了“知天命”的年龄,我这个“学术草根”才真正开始自己的教师生涯。 2016年9月,时值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开办,上天又给了我一次调整角色的机遇,之
人生真是有趣的很,居然快到了“知天命”的年龄,我这个“学术草根”才真正开始自己的教师生涯。
2016年9月,时值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开办,上天又给了我一次调整角色的机遇,之前,由于没有正式上过讲坛,缺乏经验,内心难免诚惶诚恐。承蒙国学院领导照顾,第一学期没排任何课,好让我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准备。经过半年的酝酿,才勉强走上讲台,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。自2017年至今,我先后开设了“集部概论”、“中国古典文献学”、“民国国学书目提要写作”、“社科文献检索”等四门课程,虽说仍旧如履薄冰,战战兢兢,但“开弓没有回头箭”,只能自己给自己打气,全力以赴。国学院首个班(2015级)的学生仅有十三位,第二个班(2017级)的学生则有十九位,合起来也不过三十二人,大都是女孩子,且年纪不大,均出生于1996年至2000年之间,典型的所谓“90后”,活泼好动,整天叽叽喳喳的嬉笑不停,她们会如何理解国学,能不能适应我的教学方法,都让人既倍感困惑,又充满期待。
既然是国学院的学生,谈的最多的学术话题恐怕也还是“国学”吧。关于国学的争论,一百年来,似乎总绕不开两个问题:一是“国学”是什么?二是“国学”有什么用?难免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,正如钟少华所说:“夸‘国学’的人固然多如牛毛,但咒骂‘国学’的人更令人过目不忘。”(钟少华《试论近代中国之“国学”研究》)贸然让学生们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论辩当中,排比前人时贤的观点,比较异同,评其得失,或许结果会适得其反,她们不仅建立不了信守与判断力,而且很有可能在海量说法中迷失自我,无所适从,无从把握,更容易走极端。
不过,中山大学历史系桑兵先生近期转向网罗相关史料,着手编撰近代国学系年的做法,无异于一场针对国学历史的终极追问,恰好给了我诸多的启迪和灵感。为了避免当下泛论附会和师心自用的流弊,他的建议是:“由阅读了解多种文本的整体意趣,体验贯通近人的远近高低各不同,以便揣摩领悟历史上‘国学’的庐山真面。”(桑兵等编《国学的历史》)“国学”的确不只是某个定义,讲不清又道不明,人言言殊,它其实就蕴藏在古人的著作和文字中间,让学生们多读原始文献,多接触民国时期以“国学”命名的著作讲义,自己在阅读中去用心体会与仔细比较,从而作出判断与取舍,不必强求唯一性和所谓的“标准答案”。
个案研究尽管会产生“只见树木不见林”的尴尬处境,但总比空谈国学来的实在。近二十年来,我也颇留意于民国学术文献的整理和利用,其中“国学”自然是份量最重的部分,先后搜集到以“国学”命名的著作讲义就多达150余种。这批旧著内容各有偏重,厚薄不一,深浅有别,影响迥异,但自问世以来,大部分皆未能整理再版,遑论结集丛书出版。为了让学生们多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民国国学著作,我给两个年级的同学都布置了课外阅读任务:每学期每人自选一两部原著精读,平时检查读书札记,学期结束再提交论文一篇,字数不少于4000字。作为一种尝试和训练,我起初不敢太过乐观,生怕效果不好。至于她们写的提要论文,雏凤清音,见仁见智,多少有助于今人理解国学。这大概也算是一条桑先生所谓的“走近国学的途径和理解国学的办法”吧。
2017年第一学期,我上了一门“集部概论”的课程,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,灌输的知识不多,最初的想法是:通过让同学们阅读国学著作,可以方便地理解从“集部”到“文学”近代转变的过程与原因。同时,安排时间让学生试讲,主要介绍各自的阅读心得和研究成果。堂上堂下,我经常提醒她们留意相关议论,并记录下来,在论文中分析判断。2017年第二学期,国学院领导又临时把课程“民国国学书目提要写作”分派给我,于是开始名正言顺指导2015级学生阅读国学著述,读、讲、作兼顾,没料到会有这么大的收获,课程论文陆续得以发表,最后结集为《民国国学著述提要》(第一辑),由商务印书馆于年内出版。2018年第一学期,我给2017级学生上“社科文献检索”课程时,授课内容自然遵循大纲要求,面面俱到,而作业练习与论文写作则可以灵活设计,分组实施,以点带面。论文训练的范围,包括地方文化史研究、民国国学著述和文学史著述的提要写作,虽说都是大一学生,读书不多,基础较薄弱,但只要引导得体,教学有方,进步空间还是非常大的。随着学期结束,大部分课程的顺利推进,尤其是孩子们的各科论文齐刷刷的堆放在任课老师面前时,既有国学的史学的,又有文学或者文献学的论文,足足达三四十篇之多,春华秋实,硕果累累。我的自信心当然也因此提升了不少。
文章来源:《湖南科技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hnkjxyxb.cn/qikandaodu/2020/0713/388.html
上一篇:国学教学实践总结回顾
下一篇:国学院与韩国儒林的友好交往